医改正有序落地,在高频政策引导、健康中国产业发展战略推动、人口老龄化逐渐显现等影响下,医药行业逐渐迎来全新发展周期,生物医药产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,尤其在生物医药产业的生物创新药、生物防制药、高价药谈判领域成为新的投资重点。
创新药行业迎来发展契机
中国医药创新之风已起,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医药研发创新的基础环境,从上层的政策扶持,到创新研发人员的沉淀,以及对于创新药的投融资环境有利于创新药的发展,作为医保的保重要补充,医疗商业保险快速发展,有利于完善创新药的支付环境。近期食药监总局公开征求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(修订稿)》意见,提到国家实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,将在2018年底后MAH将全面推开。这一政策的实施,将鼓励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从事药物创新,取得药品上市许可,有效激发市场活力,研发单位或者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委托生产等方式加快药品产业化,调动研发机构或科研人员投身药物研发创新的积极性。
近年来,从跨国药企投身国内药企或自主创业的人员越来越多,行业已经到了由量变产生质变的阶段。药明康德为代表的CDMO企业汇集了众多药物研发的国际顶尖人才,中裕新药创制、药明生物协助研发的创新药物Trogarzo于2018年3月7日,成功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,作为美国FDA在2018年批准的首款创新生物药,标志着中国的药品研发质量上升至新高度。创新药的投融资环境越来越友好,创投资金对于生物医药投资热情高,政策交易所对于生物医药上市开辟绿色通道。香港交易所于4月30日正式实行IPO新政,允许尚未盈利或暂无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申请IPO。在此新规实施以来,歌礼已经递交上市申请,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研发企业赴港上市,有力的促进创新型研发药企的发展,也将诞生越来越多自主研发的新药批文。
作为消费升级之一,商业保险快速发展,有利于创新药的消费支付。波士顿咨询报告《商业医保风口来临,险企须建设六大能力》指出,在中产阶层与富裕人群积极寻求公共医保替代方案的驱动下,到2020年,中国商业医疗保险市场的规模将增长近四倍,从2015年的2410亿元人民币增至1.1万亿元人民币。国家积极扶持商业医保,对于试点地区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,按照2400元/年的限额标准在个人所得税前给予扣除。在需求增长与政策鼓励的推动下,到2020年,报销型医疗保险市场的规模预计将增至4000亿元,在整体规模高达1.1万亿元的中国商业医保市场中占据36%的比例。其余64%则为寿险企业主导的重大疾病保险。
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提升行业集中度
根据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发文《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》,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,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。去年CDE发布关于公开征求《已上市化学仿制药(注射剂)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》意见的通知,自口服制剂开展一致性评价后,注射剂也开始走上一致性评价的道路。这些政策对中国的仿制药进行供给测改革,将会淘汰大量低质量与疗效的仿制药,使中国的药品质量上升至新台阶,也为替代原研药品奠定基础。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》,提出完善高质量仿制药的支持政策:
1、及时将仿制药纳入采购目录。
2、将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纳入与原研药可相互替代药品目录。
3、与原研药质量与疗效一致的仿制药与原研药按照相同支付标准。
未来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在集中采购、医保支付方面具备优势。
截止目前已经有41个品规的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,其中289基药目录只有10个品种12个品规完成一致性评价。华海药业共10个品规通过一致性评价,一致性评价进展最快,除此之外,京新药业、海正药业(海正辉瑞)、德展健康(嘉林药业)、信立泰、现代制药(国药致君)、科伦药业也有部分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。部分品种如瑞舒伐他汀原研市场份额较多,通过该品种一致性评价的企业有望提升市场份额。建议关注一致性评价受益的华海药业、京新药业。
高价药谈判通过品种销售快速增长
2017年7月国家公布44个高价药谈判结果,36个药品降价进入国家医保。44个品种中,大部分品种之前没有进入省级医保,或仅进入个别省份医保。根据PDB数据,2017年第四季度以及2018年第一季度,银杏二萜内酯(康缘药业)、阿利沙坦酯(信立泰)高速增长;康柏西普(康弘药业)、甲磺酸阿帕替尼(恒瑞医药)、重组人尿激酶原(天士力)快速增长。增速较快的企业中,预计部分存在新进医保渠道铺货的因素,后续增速回调,但不改长期增长趋势,建议关注其中产品空间大的增速较快的企业。